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摘要】人类文明在历史上是多样的,是多元共存的。西方文明被西方世界等同于人类唯一的现代文明模式,在不断扩张中陷入了困境。中华文明历经5000多年的演变,至今仍然焕发着勃勃的生机。习近平总书记概括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文化基因,揭示了民族精神、民族品格、民族文化的深层肌理。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关键词】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西方文明的困境
当代全球文明发展的现实,强烈要求一种文明的新形态出场。从历史上看,人类文明是多样化的,是共生共存的。历史上的文明古国都曾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明形态。起源工业文明的西方文明,被西方世界等同于人类唯一的现代文明模式。在西方看来,现代文明的样板就是西方化的模式,任何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都是大逆不道的,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进行制裁、打击,甚至是消灭。各发展中国家要想实现现代化,就必须亦步亦趋,按西方现代化的模板来打造。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照搬西方模式的亚非拉后发展中国家,在探索与推进现代化过程中屡遭挫折,处于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边缘和半边缘地带,内政外交严重受制于西方大国,根本无法独立选择自己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西方某些国家习惯于把整个世界看成是自家地盘,实行霸权主义统治。它们不仅实施恣肆妄为的政治霸权、穷兵黩武的军事霸权和巧取豪夺的经济霸权,而且以垄断打压的科技霸权和蛊惑人心的文化霸权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进行打压和渗透。其霸权霸道霸凌行径正在引发国际社会越来越强烈的批评和反对。美国学者萨缪尔•亨廷顿认为,文明之间的权力均势正在变更,西方文明正在衰落,它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力量中所占的比重相比其他文明正日益缩小。【1】
西方“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发展模式,造成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二战以后,西方推广的贸易自由化导致了全球财富分配的南北失衡,产业链分布不平等带给南方国家巨大的环境破坏。英国环境史专家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认为,“文明变成不值得维护的东西。这是因为20世纪的经验太自相矛盾……20世纪产生的创造力、行动力、科技智谋、计划、自主性都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成就。但是这也是战争毁灭力最强、杀戮最惨、暴政最凶残、贫富差距最大、环境破坏最严重、废物制造得最多、希望破灭得最彻底的一个世纪”。【2】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基础
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与脉络。作为中华民族的源头、起始与根本性的元哲学、元理念,影响后世数千年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形成及其要素积淀。据此可以溯源寻脉,找出绵延不断的文化与文明的线索与脉络,找出其什么时候有挫折、有过失、有曲折,什么时候有上升、有变革、有跨越。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3】今日中国是从五千多年文明史中走来的中国,是从夏商周以来多元一体的大一统国家走来的中国;是在数千年政治治理、经济运转、社会管理、山河治理和物质营造中选择、删汰、创发的中国;是具有普济众生、民为邦本、仁者爱人、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精神,在追求万世太平的历史实践中书写的独一无二的中华文明理念的中国;是诗、书、礼、乐、文、言、典、训无比丰富的文化大邦;是人类童年时代便已开始先发、先创、先立,并唯一绵延不绝的东方智慧。100多年来经过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发掘出了中国这片土地上百万年的人类发展史、一万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将在进一步的历史发掘中,回照更加深远的文明遗迹和人类历史。
纵观历史,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从未断流的古代文明。历经5000多年的演变,中华文明至今仍然焕发着勃勃的生机。她弘浩博大,流丽万有;她克明峻德,修道以仁;她克己修身,励志图强;她劝学师圣,慎思明辨;她品行高洁,安本守诚;她阴阳相济,追求神人以和。而她的主流精神则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与和而不同的和合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在面对严酷的自然、纷争的社会所焕发出的生存意志,和而不同、和合与共则是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生发的生存智慧。中华民族把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视为文明的极高境界,是在漫长的多民族沟通、对话、交往中构筑、形成的人类文明和国家治理的中国智慧、中国方略。当然,我们也需要关注近代西方工业革命以来现代化的全套理论,特别是伴随枪炮与鸦片(包括精神鸦片)的强势输入而带来的中国的全盘西化思潮。冷眼看世界,面对只有数百年历史的西方大国,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今日中国愿意躬下身来,向一切人类文明学习,特别是近一百多年来更是如此。而西方大国则从来不愿低下头来,仔细看看中华文明的层层构筑和深厚积淀。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依据
中国人为什么被人称作是聪明智慧的民族?从体质人类学的意义上来讲,中华民族是多民族不断融合和演化而成的,是无数代先民将其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聪明、智慧、精神、能力积淀、遗传下来的结果,是将理念、蓝图对象化、客观化为“山河中国-历史中国-文明中国”而雄踞世界文明前列数千年的实践结果。这是中国现代化无法摆脱的历史延续力、文明继发力和精神传承力。这就是一种浸透在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基因做出了深入论述。“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4】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5】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6】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了中华文化基因的最基本的内涵,将文化基因确定为思想精华、理性思维、文化成果、精神追求最核心的内容。文化基因成为民族精神、民族品格、民族文化的深层肌理。
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基因论是中华文化世代传承内在原因的总括和提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7】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列出了15种中华文化基因要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下为公、大同世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为政以德、政者正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仁者爱人、以德立人;以诚待人、讲信修睦;清廉从政、勤勉奉公;俭约自守、力戒奢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8】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文化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将之概括、提炼、选择、升华、融合重铸,打破封闭的学术藩篱而普遍化、实践化。这些创新思想内容成为指导全国人民共同学习和掌握的理论纲要。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着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着人类文明新形态。这种新形态是建立在中国特色五大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是在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融合实践中不断创新逐渐积累起来的。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征程中,中国首先解决了物质文明的极大发展。在改革开放的四十余年里,我国人民的物质财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和满足,实现了全民小康的宏伟目标。这与一些国家精英阶层、金融大鳄掌控国家经济命脉有着根本的不同。
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政治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标志。政治文明是中国式文明新形态的集中体现,是区别于世界上任何其他形态的根本标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政治文明,作为一种制度,本质上是人民民主的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民主代替资本主义民主,标志着政治文明在人类历史上进入了一个新的伟大时期。而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的发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更是对资本主义民主个人本位的根本性超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民本位,不仅体现在国家权力的组成方式和运行方面,而且也体现在人民对政治生活的有序参与实践之中。在我国,人民享有广泛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载体,实现了对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的根本性超越,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对政治生活的有序参与,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精英民主的根本性超越。
精神文明是最具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国式文明新形态。它由中国当代文化创新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两个重要部分构成,是区别于世界上所有国家、具有数千年文明而又不断更新、展示勃勃生机的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中的又一次向高峰的攀登。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社会文明是中国式文明新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这样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社会管理是极为复杂的巨系统。具体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文明在党的领导下,在政府的全面统摄与规划设计下,将人民群众作为公共权力的核心,保护他们,服务他们,提升他们,全面促进社会和谐程度,大大提高了群众的福祉,正在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梦。新的社会文明在不断扩大社会民主,推动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性地驱动社会形态演进,推动价值文明取向的正义、友善、高尚和互助。今天,中国特色社会文明的建设正在城市、乡村、社区、街道、邻里等一切空间徐徐展开,一个创新性的社会实践进程正在发展中。
生态文明是今天的中国可以骄傲地向世界展示的伟大文明成果。中国扫除了百年疮痍,描画了万里河山一片绿色的美丽景观。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一生态历史观,把生态环境上升到关系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深刻揭示了人类文明兴衰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直接联系。他在生态文明建设有关讲话中经常引用我国古代先哲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经典论述,指出“这些观念都强调要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把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9】中国正在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动员全中国与全世界投入生态文明实践。中国在世界上首次郑重承诺“双碳”目标,向世界擘画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宏伟的生态文明蓝图。
这一五位一体五元合一的文明新形态具有三个鲜明的特征:
其首要特征是这一文明新形态的人民性。这是新形态的根本,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奋斗的世界观与出发点和压舱石。
这一文明新形态的鲜明特征是其实践性品格。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足点与总枢纽。中国创建的文明新形态,是亿万中国人民挥洒汗水、甩开膀子加油干出来的。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一切行动与成果的试金石。这既是我党百年奋斗的深刻的经验总结,也是指引我们创造新文明的方向标。
这一文明新形态的另一个特征是我国文明形态的创新观。这是中国式文明新形态的方法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把创新放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首位,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融合发展,阶段性与长远目标辩证设立,各区域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协调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人类文明多元发展的新未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地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解构了以西方文明定义现代化的唯一路径,为人类文明谱系贡献了新样态、新方案,开创了人类文明形态的新的方向和战略规划。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伟大贡献,对于世界发展中国家和贫穷国家选择各自的发展道路,创造不同类型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筚路蓝缕开辟世界新航路的长远意义。它超越了文明冲突和文明优劣的西方思维,开创了人类多元文明复兴的新纪元。中国人民崇尚“和而不同”“兼容并蓄”“天下大同”,坚持文明互鉴、对话交往、协商谈判、共赢多赢的理念,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同各国人民一道,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以对话主义、协商互通、互利共赢的理念,来寻求国家间、民族间、区域间的共同价值和共同利益,并以此作为基本原则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描绘出了和衷共济、天下大同的人类文明新图景。中国文化自始就坚信,人类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种文化都有其价值,主张和而不同,这与西方文化主张非此即彼的对立斗争是截然不同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全面、深刻和创新性地重新认识、评估和发展了当代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伟大事业中的极为重要的功用,极大地提高了文化和文明在伟大斗争中的核心地位;进一步确立了文化对于凝聚人心,动员全体人民为新的伟大前景而顽强奋斗、勇毅前行的精神动力地位。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下,我们对中华古老文明开展了再发掘、再定位、再弘扬的伟大工程,进一步确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也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雄厚基底、绵长文脉、历史经验和精神积淀。我们的先人曾经创造出的无比辉煌灿烂的物质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今天砥砺奋斗、勇毅前行的当代中国人民创造出的新的文明正在实现古今文明的完美融合交汇。在当今世界上,除了中华文明,没有一种文明形态获得了如此大规模的保护、发扬和绵延。
创造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我们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这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保障。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设想,提出了创建人类新的文明形态的思考与设计。在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崭新发展局面。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面对国内外出现的新境遇新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勠力同心,艰苦奋斗,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注释:
【1】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新华出版社2013年版,第61-62页。
【2】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文明:文化、野心以及人与自然的伟大博弈》,中信出版社2020年版,第597页。
【3】《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第1版。
【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 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人民日报》2014年10月14日,第1版。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2014年版,第100页。
【6】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7页。
【7】《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人民日报》2018年8月23日,第1版。
【8】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页。
【9】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1页。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