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若风:工业的文化、文创、文旅三重奏

孙若风
2023-12-10 15:29:36

工业的文化、文创、文旅三重奏

       ——在第二届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大会·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50人论坛交流会发言

      一个时期以来,工业与文化相向而行、相互融合、相互赋能。二者形成的“交流电”,成为彼此新动能,都变得有实力、有颜值、有精气神,而且电光石火般地触动相关行业乃至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比如今年八月由工信部、教育部、文旅部、国资委、国家广电总局共同出台《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是工业与文化在元宇宙的联手行动。

      我们仍处在工业时代。为工业为底盘的经济基础,对文化的作用是基础性的,体现在产业体系、市场机制、社会环境和思维方式等许多方面,具体方面的作用则不胜枚举,最突出的有:

      ——产业。工业开创的市场经济和产业体系,是文化市场繁荣、文化产业崛起的社会基座。目前的文化产业以中小微为主体,仍然在探索通过集群式生产、互联网连接、大数据共享等方式实现工业生产所具有规模化、批量化优势。

      ——园区。这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现象,用园区吸附进城务工的农民,并形成有利于工业化的规模、产业链和生产营销环境。几十年来,文化产业园区、科技园区随之兴起,这些园区有些就是从工业园区“接力”过来。

      ——标准。近年来,标准化成为热词。标准从来就是人类文明的进阶,“车同轨,书同文”体现了标准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统一重要作用。但是,标准化为社会广泛认知、应用,是在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标准是协同大生产不可或缺的工具,由此促进了标准意识的普及。近年来,标准化成为质量强国的抓手,也成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装备。文化装备制造业,是文化产业的基石。文旅装备包括舞台灯光、音响、升降机、流动舞台车和服务车,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服务装备,加上旅游,比如房车、缆车、索道、低空飞行等等,品种丰富,包罗万象。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最后大多落实在装备上。

      与此同时,工业也表现出越来越突出的文化取向,文化成为显性的驱动力——这是工业的自我演进和自我成长。2014年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我们在向社会宣讲这个文件时发现,工业部门已经有很多成功实践。我还注意到,作为工业风向标的设计奖,无论是国际性大奖“红点奖”,还是国内大奖“红点奖”,都在向综合性转化,艺术的内容、艺术的形式、艺术的调性、艺术的精神,以及追求人性化和便利化的人文情怀,在设计权重中越来越突出。

      工业的文化转向与升华,是在当前文化成为时代潮流的大背景下发生的。“文化决定未来”是全球共识,“文化软实力”、“文化立国”是众多国家的战略选项。中国从来重视文化的作用,全天,中华优秀传统回归,并且与社会主义现代文化结合,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深入人心,并且转化为各行各业的精神动力。由于文化日益成为消费刚需,文化已经打通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文化日益显现为先进生产要素。近代中国工业出现,就带有爱国爱民、发奋图强的文化基因,今天更是得到文化建设各类成果的涵养,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助力。

      当前的工业与文化已经呈现交织发展态势:

      首先是文化。工业文化、企业文化、产业集群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的工业文化、企业文化、产业集群文化又是当地特色文化、城乡文化的独特内涵,工业的各类文化是当地历史肌理和文化记忆的成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括养育了一方工业文化。要积极发现、自觉推动文化。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刚刚发布的《全球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趋势报告(2023)》有“文化在促进集群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得到重视”这个专门章节,强调要加强品牌建设和文化建设。报告提出,全球领先集群都注重树立差别性的集群文化,以促进集群内更好开展科技活动,吸引集聚资源要素,打造竞争力强、美誉度高的集群品牌,提升了集群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二是文创。文创是围绕文化开展的创新创造活动,约翰· 霍金斯从文化产业角度提出创意经济。文化创意从最初提出,到后来的实施,都与工业有着渊源关系。在国务院发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在历年的国家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与统计框架中,“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一直是文化产业的一个子类。国务院《关于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业置于各个产业之首。我们认为,要进一步加强先进产业集群的文创力量。文创可以帮助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品牌,激发创意,做大做强产业链。可通过吸纳文创企业入驻、开展文创路演、与文创园区互动等方式,打通文创与和先进制造业的集群的关联。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在刚发布的《全球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趋势报告(2023)》显然充分注意到这种趋势,比如,报告提到,2021年欧洲公布的“地平线欧洲”战略计划(2021-2024))中安排了专项资金支持建立文化遗产、文化和艺术为主题的创意园区,以增强文化创造力和凝聚力。

      第三是文旅。工文旅融合方兴未艾。除了工文旅,农文旅、商文旅、学文旅(研学)、军文旅(军事主题)等等,纷然涌现。目前的工文旅融合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废弃厂矿转身为景区景点,如甘肃金昌露天大坑、贵州朱砂小镇、江西上饶由花岗岩采石场改建的景区“望仙谷”;二是利用旧厂房做文创园区,同时实现景区化,如北京七九八街区、尚8文创园区;三是正在生产运营的企业打开大门做旅游,如三峡大坝工程、柳州螺丝粉等企业。先进制造业集群既有与产业集群相同的工业文化特征,又有独特的文化风格和旅游优势,开展相应的文旅活动,有助于形成集群的“微生态”。

      借此机会要表达的是,集聚式发展是文旅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特征。靠着这种集聚,改革开放以来,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文化制备制造在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等地发展起来。但是,这些企业普遍存在小而散的问题。迄今虽然有少量上市公司,但与其他上市公司相比仍然是“小弟弟”,需要通过采取“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方式实现质量提升。文化行业“给点亮光就灿烂”。文旅装备制造业相对而言体量不算大,但有亮点。推动一批文旅行业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不仅有助于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也有且助完善国家装备制造业体系,成为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新亮点。

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