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名茶简介

中国纪实
2020-05-28 12:56:58
黄山毛峰
    产    地:黄山市行政区域所辖范围。核心区为富溪、杨村、黄山景区及大谷运地区。
    品质特征:芽头肥壮,色泽嫩绿微黄;嫩毫香显;汤色嫩绿清澈;滋味鲜爽,回甘;叶底肥厚。
    历史故事:清光绪年间(1875年前后),当时歙县茶商谢正安(字静和)开办了"谢裕大"茶行,他选采肥壮的新鲜嫩叶,在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亲自动手,大胆改进,精心制作成独特新茶。由于该茶白毫显露,芽尖锋芒,又因其产地邻近黄山山峰,谢正安遂给它取名为“黄山毛峰”。
    主要荣誉:1955年被评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之后一直被列为国家外事礼品茶;1996年被外交部指定为国家礼品茶;2017年黄山毛峰获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7年入选“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
 
 
太平猴魁
    产    地:黄山区行政区域所辖范围。核心区为新明乡猴坑村猴村、猴岗、颜家。
    品质特征: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魁伟重实、色泽苍绿”, “入口幽香扑鼻,醇厚爽口,滋味甘甜,回味无穷”,具有“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幽香、四泡犹存”的猴韵。
    历史故事:相传清光绪年中后期,太平人在南京、扬州、武汉等地开设了上百家茶庄、茶店和茶栈,太平茶叶在沿江一带十分抢手,当时的太平茶叶与茶商盛极一时。同期,家住猴岗的茶农王魁成(人称王老二),具有丰富的茶叶生产经验,特别精于茶叶加工,由于他制作出的干茶不仅规格好,质量还高,被大家称为“王老二魁尖”。正因为该茶的品质位于尖茶的魁首,首创人又名叫魁成,且产于太平县猴坑、猴岗一带,故此茶得名曰“太平猴魁”。
    主要荣誉: 1915年太平猴魁夺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1955年后连续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太平猴魁”已获国家证明商标产品保护,其制作工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祁门红茶
    产    地:祁门县行政区域所辖范围及周边地区。核心区为祁红、平里、历口、闪里、古溪、渚口等乡镇。
    品质特征:锋苗挺秀有金毫,条索紧结似针钩,乌黑油润有“宝光”;香气似花似果又似蜜香(“祁门香”);滋味醇厚回甘;汤色红艳明亮镶“金边”;叶底红亮、形整。
    历史故事:白居易诗《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句中的浮梁就包括了祁门西南部。据记载红茶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当时太平军侵犯江南,连年战乱造成绿茶大量滞销。为了摆脱困境,被推崇为祁红鼻祖的一位叫胡元龙的茶商,他经过考察,带头改制红茶,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制作工艺,精益求精,因此加工出的红茶一炮打响,以“祁门”冠名的“祁门红茶”就此名扬天下。
    主要荣誉: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9年起始终作为唯一的红茶品牌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休宁松萝
    产    地:休宁县行政区域所辖范围。核心区为境内松萝山脉沿线区域。
    品质特征:干茶呈盘花形,显毫,色绿,冲泡后汤色绿明,叶底绿嫩。具有“三重”:色重、香重、味重,即色绿、香高、味浓的显著特点,是浓香型绿茶典范。
    历史故事:休宁松萝茶创制于明代弘治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以独特的品质和制作技术备受推崇,有“炒青鼻祖”之美称。松萝茶更以其独特的药用保健功效载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赵公尚的《中药大辞典》,消食、清火、降痰,被称为“绿色金子”,是历史上唯一一直作为处方药的茶叶。
    主要荣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作为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茶,并多次获国内外重要展会金奖。
 
 
 
歙县大方
    产    地:歙县行政区域所辖范围。核心区为清凉峰、三阳乡、杞梓里镇、金川乡等重点产茶乡镇。
    品质特征:外形扁平,挺秀,绿微黄,汤色清澈,香气高长,有板栗香,滋味醇厚,叶底嫩匀,芽叶肥壮。
    历史故事:《徽州府志》记载:明朝隆庆年间,黄山云谷寺大方和尚赴杭州灵隐寺拜会师兄,路经徽州歙南清凉峰脚下的老竹岭时,这里山势险峻,云雾萦绕,涧水溪流,清澈见底,盛世仙境使大方和尚在老竹岭下的古庙中居住了下来。他把云谷寺采收的茶树种子在这里种植,为了招待烧香拜佛的客人,他自制茶叶供来人饮用,大方茶因此而得名。因大方茶系云谷寺大方和尚创制于歙县老竹岭,亦称云谷大方、老竹大方。
    主要荣誉:1955年大方茶被评为中国十大历史名茶;1986年被评定为国家礼品茶;2016年荣获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屯溪绿茶
    产    地:黄山市行政区域所辖范围。核心区为休宁县、歙县、旌德、宁国、绩溪和祁门县东乡。
    品质特征:屯溪绿茶为我国出口绿茶的珍品,主体花色特珍和珍眉外形紧结壮实,色泽灰绿光润,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醇厚甘美。以香郁、味浓、色润、形美著称国际市场。
    传说故事:屯溪绿茶为历史名茶,明万历年间(1573~1620)即在国际市场上首露头角,清嘉庆道光年间(1820--1850),《清史稿。地理志》称屯溪为“茶务都会”,徽州六县、浙西、赣北之茶也在此集散,故称“屯绿”,国际茶市称屯溪茶(TwailayTea)。屯绿1913年已远销欧美各国,曾被誉为“首屈一指的好茶”、“绿色金子”;1920年屯溪有100多家茶商经营绿茶,有“屯溪船上客,前渡去装茶”之说。
    主要荣誉:1986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1985年国家优质食品授奖会上,“屯绿”特珍特级、特珍一级、珍眉一级、贡照一级茶被授予国家银质奖;1988年9月, 在雅典举行的第二十七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大会上,“屯绿”获得银质奖;目前,屯绿产品远销亚、非、欧、美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全市以屯溪绿茶为主的自营出口量5.1万吨,创汇2亿美元,占当年全国出口茶总量13.9%、出口额10.1%。
    1964年8月,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视察屯溪茶厂,题赠《咏茶》诗“春风春日采新茶,生产徽州天下夸,屯绿祁红好姊妹,淡妆浓抹总无瑕”。这是对屯绿祁红最好的赞美。
 

推荐阅读: